时间:2022-11-23 20:25:32 | 浏览:95
#头条群星8月榜#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山海经》绝对是一本熠熠生辉的神话读物,那些光怪陆离的传说和形形色色的奇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至今日,这本书依然是各类小说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事实上,《山海经》不单单是一本神话集合,它还是研究先民历史的重要材料。
其中记载的很多珍禽异兽并非古人的凭空想象,而是真实存在的。
只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当时的人对自然界的很多物种缺乏了解,才会因未知的恐惧把它们视作异兽。
比如《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记载的太岁就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在民间知名度颇高的不明生物,一直背负着各种玄奇神秘的光环,还被认为“其性大凶,触之不祥”。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有人无意间发现真实存在的太岁后,在精密仪器的检测下它的谜团才被彻底揭开。那么,所谓的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在中国民间,很多人认为太岁是不祥之物,它有很多别名,比如“视肉”、“聚肉”、“肉灵芝”等。民间俗语中会把老百姓接连遭遇困难的状态称为“犯太岁”。
但是《山海经》对太岁的记载又有不同,古代帝王认为太岁是一种神药,服用之后可以延年益寿。
尧、舜、禹、颛顼等上古传说中的帝王都频繁食用过“视肉”。
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也很正常,古代劳动人民认为皇帝是天子,是上天派来管理人间的代表。
一些神秘玄奇之物他们可以放心使用,但是普通人没有这样的命格,不小心接触到很可能会招灾引祸。
根据民间传说和一些医书典籍的记载,所谓的太岁是一种似肉非肉的东西,摸起来柔软粘腻,吃起来很像肉,但是有一种奇异的香味。
而且它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可以再生。
据悉,曾有人在获得太岁后,割下来很大一块用来煮汤。谁知没过多长时间,它就彻底复原,完好如初。
这种匪夷所思的表现加深了民众对它的恐惧,将其视为不祥之兆。
同一种事物在不同人眼中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普通人把能“自行生长”的太岁当做了邪物,不敢接触。
但是很多玄学教派却将其视为至宝,比如道教高人就把它当做了可以延年益寿的天材地宝。
这个说法在汉代风行天下,道教的经典名作《抱朴子》也有类似记载,其中写道“久服太岁可以轻身不老”。
古代中医的很多观点都受到道家学说的影响,因此在不少医书典籍中也对“太岁”推崇备至。
甚至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也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郑重其事地写道:“久食太岁,可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因为有了《山海经》和《本草纲目》的双重背书,一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人迷信太岁的神效。
虽然在科学的影响下,没有人相信“太岁能长寿”的无稽之谈,但是相信它可以强身健体的还是大有人在,甚至不少人养生的方法就是把太岁泡水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太岁的功效没有人能明确否定,毕竟传说中可以“生死人肉白骨”的灵芝确实能强身健体。
在没有接触到太岁实物的情况下,科学肯定不能完全否定它的功效。
科学和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不同,必须要经过认真的研究和严密的论证才能得出结论。可惜在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生物学家一直没找到真正的太岁,无法对其进行研究。
一直到1992年,神秘的太岁才终于揭开了它的面纱。
1992年8月22日早晨,陕西西安周至县张寨村村民杜战盟在渭河边打捞浮柴,无意之中踩到了一团软乎乎的东西。
他定睛一看,发现水下是一团外红里白的“肉”。
杜战盟起初以为是哪个村民不慎遗落在水中的,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决定顺手把这个“肉团”带回家中。
谁知他一捞就发现不对劲了,它比普通的肉要重很多,想从河流里捞出来并不容易。
一直等到下午,村民们陆续回来以后,杜战盟才叫上熟悉的朋友一起把这个“肉团”搬回了家中。
他们还特意称了一下这个“肉团”,发现竟然有22公斤,不禁啧啧称奇。
虽然看上去怪怪的,但是杜战盟和朋友们也没研究出什么名堂,最后还是决定把它当做普通的肉。
当天晚上,杜战盟一家就从“肉团”上割下了一块吃了,味道其实挺不错的,有种淡淡的香味。
过了几天,当杜战盟决定再次割肉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之前动刀的地方已经重新长好了,而且他明显感觉肉团的要比之前大了一圈。
因为害怕自己是疑心生暗鬼,杜战盟特意把“肉团”重新过称,谁知它已经长到了35公斤。
这个结果把杜战盟吓了一跳,觉得自己接触到了什么不该碰的东西。
一家人在瑟瑟发抖中度过了一夜,第二天太阳刚出来就忙不迭地跑到县里报告了情况。
很快,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的新闻就传得沸沸扬扬,没过几天就传遍了整个陕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师杨兴中在电视上看到新闻后,第一时间就奔赴杜战盟家中,和一众专家开始了研究。
在经过大量专家的观察和研究后,大家一致认为杜战盟发现的这个“肉团”就是医书典籍中记载的太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