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15:46:55 | 浏览:394
库克参观立讯精密。图片来源:库克微博。
受三季度业绩超预期、苹果iPhone12发布等因素推动,10月28日,苹果产业链股票立讯精密股价上涨3.16%,今年以来立讯精密股价已经翻倍,最新总市值4151.21亿元。
相比立讯精密,同为苹果产业链供应商的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截至10月28日的市值为426.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860.92亿元。富士康在内地上市公司工业富联的总市值为2769.91亿元。
苹果加单消息引发产业链大涨
10月27日晚间,立讯精密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其累计实现营收595.28亿元,同比增长57.33%;归母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62.06%,超出了此前其在半年报中作出的“归母净利润40.43亿元-46.20亿元,同比增长40%-60%”的业绩预期。
在分析业绩变化原因时,立讯精密表示,2020年初至今,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美贸易摩擦及科技脱钩状况日趋严峻等考验下,公司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核心管理层前期制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遇到问题,审慎评估、灵活应对,如期实现了各项业务的高速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可穿戴业务进展顺利,精密系统封装工艺持续高水平发挥,高速传输、电源等产品技术能力和优势得到持续巩固,汽车电子零组件产品线稳步发展。
此前苹果发布iPhone12系列旗舰机,虽然新品在产品创新方面受到一些负面评价,但各平台预售情况火爆。
多家研报指出,与苹果概念的绑定是立讯精密股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如申万宏源称,苹果手机、耳机、手表等消费电子产品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将是立讯精密持续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
近期有消息称,受到下游销售预期调高影响,苹果供应链中已有厂商收到加单通知,此轮加单数字在200万左右。此消息未得到苹果方面证实。
不过受此消息影响,除立讯精密外,10月28日苹果iPhone12产业链上其他厂商股价同样上涨,蓝思科技上涨7.36%、歌尔股份上涨6.05%。
从小兄弟到竞争对手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此前曾是富士康的“厂妹”。1988年,富士康选择来到深圳建厂,王来春则在当时加入了富士康旗下“海洋电子接插件厂”,并在十多年的工作中从最普通的作业员升到了课长的位置,并最终离开创业。但对于这个从富士康走出的“小姐妹”,郭台铭并未选择打压,反而多加支持。实际上,立讯精密早期的大部分订单正来源于富士康,但此后立讯精密也进入了苹果供应链,逐渐成长为富士康的竞争对手。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5月13日,立讯精密的前身香港立讯在深圳设立外商独资公司立讯有限,并于2008年11月19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在2010年10月11日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连接线、连接器、射频天线、声学、无线充电、马达、蓝牙耳机等零组件、模组与系统产品。
立讯精密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至2009年,富士康作为立讯精密的主要客户,分别贡献了47.73%、56.46%、45.38%的销售收入。而2011年,立讯精密通过收购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成功进入了苹果供应链。
根据光大证券梳理的数据,2011年至2016年,立讯精密在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不断扩张,从MacBook内部线、iPad内部线到iPhone转接头,并在2017年进入AirPods组装供应链,目前立讯精密在普通版AirPods的份额达到60%-65%,在降噪版的AirPodsPro的份额则达到了100%,是苹果AirPods产品的第一大供应商。
2020年7月,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其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将出资33亿元,全资收购纬创、资通两家全资子公司100%的股权。两家目标公司资产初步确定交易价格约为人民币33亿元,其中,立讯在此次收购中出资6亿元。这意味着,立讯精密将成为苹果公司的首家中国大陆代工厂商,直接对标富士康。
光大证券发布研报预计称,立讯精密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切入AppleWatch的整机组装,复制公司在AirPods的成功之路。AppleWatch尽管出货量不及AirPods,但单机价值量约为AirPods的2-3倍,整体市场规模与AirPods旗鼓相当。同时公司能供应无线充电、表带、表冠、SiP封装等模组,整体利润率水平将比AirPods更胜一筹。
此消彼长,立讯是否会挑战富士康?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立讯精密业绩不断向好以及与苹果的“亲密度”不断上升,有市场声音认为立讯精密已经对苹果最大iPhone代工厂商富士康形成了挑战。
与立讯精密良好的财报数据相比,鸿海精密发布二季度业绩数据显示,该季度收入为1.13万亿新台币(约为人民币2664亿元),环比增长21.38%,但同比下降2.77%。受客户新机上市时间推迟影响,鸿海预计三季度收入环比会有个位数增长,但同比会出现两位数下滑。
虽然二者存在财务数据的“此消彼长”,但在具体的苹果代工产品上,立讯精密与富士康仍有区别:目前,立讯精密是AirPods最大的供应商,富士康则在iPhone组装端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
10月26日早间,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已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以应对另一苹果代工制造商立讯精密带来的挑战,后者被认为对富士康的主导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消息还称,该项目由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在去年发起成立,一直在研究立讯精密的技术、扩张计划及招聘策略等。
对此,富士康方面在10月26日午间就做出了回应,称“成立工作组应对立讯精密竞争”的消息不实。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徐超 校对 李项玲
板块表现板块方面,新能源方向继续受到资金追捧,光伏板块再创新高,但午后涨幅逐渐收窄。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46%,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42%。今天茅指数、宁组合也有不错表现,主要得益于外资今天的买入,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产业经济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认为,作为三星、LGDisplay之后新进加入苹果iPhone供应链的企业,“(京东方)相当于动了别人的奶酪,从这一点上看,也不排除竞争对手有意放大京东方和苹果合作上的一些问题。”
2020年,三星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市场份额高达731%,同期LGDisplay和京东方的份额分别为123%、87%。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京东方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06亿片,增长672%,排名全球第二,稳居国内第一。
【CNMO新闻】之前有消息称苹果将京东方剔除出了iPhone13显示屏的供应链,但目前事情似乎引来了反转。iPhone手机据CNMO了解,京东方自进入苹果iPhoneOLED面板供应商行列后,去年9月开始为61英寸版iPhone13供应OLED面板。
而在前天,知名媒体AppleInsider也报道了这件事,并表示这是因为京东方在其iPhone13的OLED屏上更改了薄膜晶体管(TFT)的电路宽度,没与苹果沟通。但苹果在今年2月份发现了这件事情,于是要求京东方停产生产OLED屏。
京东方已经在为华为等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供应OLED屏幕,但由于量产良率问题,一直未能向苹果大规模供货多家外媒报道称,苹果这笔订单为4500万块,前述京东方人士称,如果是这个量级,订单金额将超过100亿人民币,“京东方还没有出过这么大的订单,目前大部分单笔OLED订单也就几十万块规模,华为的单笔采购规模约为200万块。”
此前,多方媒体报道称,京东方已成功进入苹果iPhone13供应链名单,将为iPhone13系列供应OLED柔性屏。报告中提到,京东方正在将旗下的第六代柔性OLED工厂(B7、B11和B12)转型,用来给苹果生产面板,并逐步将LTPSTFT升级为LTPOTFT。
9月16日消息,据韩媒TheElec报道,苹果已经向京东方提供了有条件批准,后者有望为iPhone13生产OLED面板。苹果这几年,一直有意扶持京东方,以此来牵制另外两家屏幕供应商,即韩企三星显示和LGDisplay,以此来压低他们的供货价格。
据韩国媒体TheElec5月20日报道,京东方仍未获得苹果批准生产iPhone14用OLED面板。5月20日,韩国产业媒体TheElec报道指出,今年2月以来京东方几乎没再生产iPhone的OLED面板。
京东方或拿下iPhone11订单苹果赔付三星违约金达77亿美元!有消息称,苹果将在下一代iPhone产品上引入全新的OLED屏幕供应商,该供应商正是京东方。2017年,京东方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屏等的业务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