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14:30:14 | 浏览:72
文 | 杨万里
“中午去逛商场,保安让我出示健康宝绿码通行证。我打开了股票持仓,保安默默地让开了道....”
虽然只是一个段子,却道尽了大伙的心酸。
4月11日,沪深两市集体走弱,果链龙头立讯精密盘中跌超5%,创下6连跌纪录。
截至收盘,该公司股价为27.96元,总市值为1981亿元,已经跌回到了2020年3月份时期水平。
若将时间再推前,立讯精密自2021年1月4日冲高至63.15元后,便进入了深度下跌通道。当前股价与高点相比,累计跌幅超54%,总市值蒸发超2000亿元。
股价腰斩不仅让中小投资者亏损惨重,机构也很“受伤”。
2021年一季度,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睿远成长价值混合”)新进为第5大股东,持5833.38万股,持股比例为0.83%。
当时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基金持股成本在31.79元以上,如果现在一直不卖,或浮亏11%以上。
作为浓眉大眼的白马股,立讯精密为何不香了?
一是受市场环境因素影响。
从去年年底以来,基金发行持续降温,并在今年3月份降至冰点。数据显示,3月新发基金规模仅为104亿份,环比降幅达59%。
据券商机构统计规律,从2011年以来,基金发行持续降温的12个区间里下跌概率超过90%,这期间市场表现不佳。
背后的逻辑是:基金发行低迷-增量资金不足-当市场下跌时投资者纷纷抛售,而做多力量弱....
二是市场对消费电子公司以及行业成长性有所担忧。
从业绩看,2021年,立讯精密实现营业收入1541.06亿元,同比增长66.60%;实现归属净利润70.72亿元,同比下降2.12%。
业绩呈现“增收不增利”,原因包括两点。
一方面,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因全球芯片产能紧缺导致芯片价格大涨,增加了消费电子企业的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中国手机市场低迷,加上暂未推出革命性的创新电子产品,难以刺激业绩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恢复到3.51亿部,同比增长13.9%,但仍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3.89亿部出货量。今年2月份,中国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为1490万部,同比下降31.7%。
值得一提,在3月末,据媒体报道,由于乌克兰危机和通货膨胀升温开始影响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苹果公司将对iPhone SE、AirPods等产品砍单。虽然立讯精密作出了回应,但依然没有扭转股价下跌趋势。
在尺度上,有投资者提到,“因疫情反复,居民收入受到冲击,加上对未来持谨慎态度,购买消费电子的动力有所减弱,所以这两年消费电子企业的业绩或表现不太好”。
三是自欧菲光被踢出苹果产业链后,投资者对消费电子板块做多信心减弱。
我们关注到,苹果公司一直在产业链中牢牢掌握着“话语权”。据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苹果公司的净利润是于A股46家果链公司2020年度净利润之和的3.4倍。
从2017年至2020年,苹果公司贡献的销售收入占立讯精密总营收比重从35%附近提升至60%以上,该公司对苹果公司依赖度较高。
有投资者对此表示,“欧菲光事件敲了‘警钟’,国内不少消费电子企业实际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行业内话语权很低,受制于苹果公司”。
为了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立讯精密新切入了汽车领域。今年2月份,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拟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立讯精密能否通过布局新赛道提振业绩增速呢?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