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14:29:41 | 浏览:125
每经记者:王晶 每经编辑:张海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资料图)
2月14日,立讯精密(002475,SZ)盘中最大涨幅超过5%,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41.90元/股,涨幅为2.07%。
消息面上,2月11日晚间,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奇瑞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本协议基础上,公司与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公司控股股东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随后,立讯精密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强调称,本次与奇瑞的战略合作,公司并不造车,而是协同奇瑞开拓整车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业务上,奇瑞擅长整车业务,合资公司将由奇瑞主导,立讯精密将在业务、客户等方面进行协同。
对于立讯精密布局汽车业务,浦银国际证券认为,消费电子公司的电子制造能力,正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过程非常需要的能力,汽车电子有望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推动立讯精密的成长。
在2月13日下午的电话会议上,立讯精密董事长、总经理王来春表示,Smart EV是中国汽车人百年不遇的机会。它带来的机会不只包括整车,也包括生命力更强的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Tier1 的市场规模本身几乎是所有车企总产值的70%,但目前全球100大Tier1厂商中,中国企业仅有8家。
王来春进一步解释称,立讯有限是奇瑞控股的投资人,立讯精密不造整车,而是协同奇瑞新能源开拓为别人造好车的ODM业务,公司志在抓紧机会窗口拼进全球领先的Tier1。
当谈及立讯精密与奇瑞合作的模式及发展战略时,公司管理层表示:“一直以来,公司在汽车领域都是以成为业内领先的Tier1厂商为核心目标,也在寻找能够锻炼自身Tier1核心零部件能力的平台。本次战略合作将在打造合作造车ODM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上市公司Tier1业务,实现动态入局、快速提升公司作为Tier1厂商的核心零部件综合能力。”
据了解,立讯精密的ODM业务已有比较明确的落地项目,大约在未来12~18个月陆续投产。
对于合资公司的主要目标业务,立讯精密回应称:“预计将是国外传统品牌车企的业务及国内新Smart EV品牌业务。”
提起立讯精密,令外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果链”龙头。早期,立讯精密从MacBook的连接线供应切入苹果体系,然后顺利进入iPhone的lightning连接线,从而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连接线业务中占据了领导地位。2017年至2019年,立讯精密开始向iPhone内部的零部件扩张,并成功取得无线充电、声学器件、LCP天线、线性马达等零部件业务,从而快速推动公司营收成长。
但实际上,在消费电子的核心领域之外,立讯精密也早已开始布局汽车领域,并形成了四大类汽车产品,包括汽车电器、汽车线束、连接器及连接线。立讯精密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的营业收入为17.74亿元,同比增幅为38.99%,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68%。
当前,手机市场出货增长乏力。据IDC数据,全球手机出货量在2021年Q3/Q4分别为331.2万部和362.4万部,同比增速分别为-6.33%和-6.09%,2021全年出货量比2020年增长4.84%,但较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1.18%,手机出货量总体延续着2017年以来的下跌趋势。
在手机遭遇增长瓶颈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则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1月,工信部在2021年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而乘联会预期2022年新能源汽车有望突破6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2%左右。
新能源汽车带来了一系列机会,并吸引诸多果链企业布局。其中,富士康是典型代表之一。
2021年8月,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表示,“公司将从汽车零组件、车载相关产品、灯塔工厂三个路径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进入富士康的系统中。”富士康于2020年成立电动汽车软硬件开放平台(MIH),旨在把全球与车有关的供应链进行资源整合。
对于工业富联的“造车”进展,当时工业富联总经理郑弘孟曾表示,在新车算力增加的背景下,公司出品的自动驾驶中控模块ACU,电动车有加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功能的趋势,感测数据来源增加,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数据扩充,ACU算力和需求都会增强。同时,ACU衍生出新的业务领域,公司也预期出货相关感测产品给客户。此外,全球顶尖客户的数据中心算力及自动驾驶算力相关产品,都有望在2022年实现量产出货。
富士康之外,长盈精密于2016年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16年和2017年以股权收购和增资方式取得了苏州科伦特70%的股份。苏州科伦特主营业务为busbar(高压连接器母排)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讯、军用雷达及舰船制造等领域。科伦特也是知名品牌汽车厂商的供应商,为欧美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服务,且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及pack厂商均有深度合作。
目前,长盈精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包括动力电池盖板、busbar、精密汽车电子、充电设备相关、重载连接器、氢燃料电池、汽车内饰等。
手机玻璃赛道的果链企业蓝思科技则选择扩展进入车载玻璃、光伏玻璃领域。自2015年起,蓝思科技便开始深度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2017年跻身特斯拉全球一级核心供应商。在2021年半年报中,蓝思科技将自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为新能源汽车客户提供一站式汽车电子服务及解决方案”。
对上游企业来说,能够跻身苹果的供应链系统,意味着对其技术或者市场地位的认可。不过,一旦被苹果剔除出局,势必面临业绩暴跌的风险。另一方面,在苹果强大的议价能力下,很多苹果供应链企业也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窘境。而新能源赛道的利润空间将给电子供应链企业指明新的方向。
去年10月,立讯精密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6.9亿元,同比增长0.21%,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25.28%。无独有偶,蓝思科技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0.07亿元~23.99亿元,同比下降51%~59%。
部分观点认为,果链企业有望借助跨界摆脱过去长期的“低利润”困境,也有利于为后续苹果汽车代工业务打下基础;但也有观点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赛道拥挤,未来洗牌不可避免。
每日经济新闻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收盘,在已披露2022年半年报的618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86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社保基金身影,合计持股数量1816亿股,以2022年二季度末收盘价计算,合计持股市值34564亿元。
澎湃财讯8月16日晚间,中南建设(000961.SZ)发布公告,近日收到控股股东中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城投”)通知,获悉因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纠纷,其持有部分公司股份被金融机构违反约定擅自处置,2022年8月15日-8月16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被动减持2846.92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的0.74%。
本报记者楚丽君随着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披露步伐的加快,具有“聪明钱”之称的QFII的投资动向也逐渐浮现。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收盘,有618家A股上市公司率先披露了2022年半年报,其中,有103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QFII的身影。
截至2022年8月16日,电力投资公司累计减持涪陵电力3419.93万股,累计成交金额4.48亿元,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4.10%。本次出售涪陵电力股份在扣除成本及相关税费后,预计影响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约-9718万元(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24%),实际实现净利润7296万元。
格隆汇8月17日丨三花智控(002050.SZ)公布,公司于2022年8月17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花控股”)、股东浙江三花绿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三花绿能”)及实际控制人张亚波《关于不主动减持公司股票的承诺函》,具体内容公告如下: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三花控股、三花绿能及张亚波承诺:自2022年8月18日起十八个月内不主动减持公司股票。
齐鲁华信8月16日公告,自2022年7月18日至2022年8月12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均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已触发公司稳定股价预案。公司将在10个交易日内召开董事会审议回购股份的方案并公告稳定股价的具体措施。
智通财经APP讯,三花智控(002050.SZ)发布公告,公司于8月17日收到控股股东三花控股、股东三花绿能及实际控制人张亚波《关于不主动减持公司股票的承诺函》,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三花控股、三花绿能及张亚波承诺:自2022年8月18日起十八个月内不主动减持公司股票。
格隆汇8月17日丨今世缘(603369.SH)公布,2022年8月17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今世缘集团有限公司转发的涟水县财政局(国资办)(“涟水县国资办”)《关于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批复》(涟国资〔2022〕18号),根据淮安市财政局、淮安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淮安市国资委”)《关于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批复》(淮财企考〔2022〕16号),淮安市国资委、涟水县国资办原则同意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在投资的过程中,买股票其实就是买企业,但企业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不断提高意识且尽量规避,这就要求投资者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遇到大牛股也拿不住,涨个50%就获利离场。
根据新华联控股《告知函》,新华联控股已告知中信证券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合规减持,因其被债权人申请重整的案件已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剩余的1723万股股票按规定应停止执行,上述公司股份被动减持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